小朋友中耳積水會自己好嗎?家長必讀指南
什麼是中耳積水?
中耳積水就像耳朵後面的小水庫,當「耳咽管」通氣不良、排水功能不足時,就會累積液體。這會讓孩子:
– 耳朵悶悶的
– 聽不清楚、電視聲音開很大
– 上課常常「蛤?」或沒反應
– 注意力下降、學習表現受影響
中耳積水會自己好嗎?
有些孩子在感冒後出現中耳積水,通常 2–3 週內有機會自然恢復。
但若持續超過 3 個月,或反覆發作,就需要警覺,不能再只等它「自己好」。
哪些情況要盡快就醫?
– 聽力檢查異常
– 語言發展遲緩
– 感冒後反覆耳朵積水
– 耳咽管功能檢查不良
傳統治療方法及限制
鼓膜置管手術:雖能暫時排水,但復發率高,還可能造成鼓膜瘢痕。
抗生素或抗過敏藥:能抑制發炎、減少分泌,但無法真正修復耳咽管功能。
這些方法多半是「治標」,並未解決根本問題。
我們的方法:中西醫整合 + 功能恢復
真正要讓中耳積水不再反覆,必須恢復耳咽管功能。
1. 功能檢查:確認耳咽管是否通氣不良
2. 中醫調理:健脾、化痰、調整體質,改善鼻咽環境
3. 生活管理:減少過敏原、保持鼻腔保濕、避免二手菸
4. 耳壓訓練或物理治療:幫助中耳壓力平衡
真實案例分享
一位 5 歲小朋友,曾接受鼓膜置管兩次,但仍反覆積水。後來接受中醫調理 + 耳咽管功能訓練,3 個月後積水逐漸消退,半年內未再復發,聽力恢復正常。
(為保護隱私,內容經過簡化處理)
家長該怎麼做?
✔️ 觀察:若感冒後 2–3 週積水未消,可再觀察至 6 週
✔️ 超過 3 個月仍沒改善 → 建議就醫評估
✔️ 不要過度依賴藥物或一味追求手術
✔️ 幫助孩子改善生活習慣,配合專業治療
給家長的結論
中耳積水不是「一定自己好」的小毛病,若拖太久可能影響孩子聽力與學習。
除了傳統療法,也有中西醫整合 + 功能恢復 的方式,幫助孩子真正康復。
👉 若孩子出現上述情況,建議及早帶來檢查,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
✅正確做法:處理根源,恢復耳咽管功能!
🎯 積水真正要處理的,是耳咽管,包括提升局部通氣排水功能、減少黏稠痰液,改善鼻咽區阻力,而不是一味在耳膜開洞。
📌 透過中西醫整合療法,我們能:
減少痰濕濁液
改善耳咽管動力
協助耳膜自然恢復
📞 有中耳積水困擾?別急著開刀!
📍想了解 「如何不用開刀解決中耳積水」
📞 有中耳積水困擾 02-23610003
#中耳積水 #耳咽管阻塞 #耳通氣管 #不想開刀 #兒童中耳炎 #青蒿 #耳悶 #聽力模糊 #張口呼吸 #台北中西醫診所
立即行動/預約諮詢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