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常見的中耳積水,常讓家長困擾。本文將說明常見原因、症狀、治療方式,並介紹中西醫結合的特色療法,協助家長了解如何守護孩子的耳朵健康。
中耳積水的常見原因
- 耳咽管功能不良
- 上呼吸道感染或過敏
- 鼻腔腺樣體肥大
- 反覆中耳炎
常見症狀與影響
- 聽力下降、反應變慢
- 常說「蛤?」「聽不清楚」
- 耳悶、耳壓感
- 長期未治療可能影響語言學習
傳統治療方式的限制
- 藥物僅能緩解症狀,效果有限
- 手術(置入耳管)屬於短期處理,常有復發風險
中西醫結合的新選擇
- 中醫:健脾祛濕、化痰通竅,改善耳咽管功能
- 西醫:檢查耳膜狀態、監測聽力
- 結合優勢:既能緩解積水,又可降低復發機率
家長常見疑問(FAQ)
Q1:中耳積水會自己好嗎?
👉 輕度積水有時會自行吸收,但若超過 3 個月或反覆發作,建議就醫。
Q2:一定要開刀嗎?
👉 不一定。手術只是其中一種選項,部分孩子透過調整耳咽管功能也能改善。
Q3:如何在家照顧?
👉 注意鼻腔保養、避免反覆感冒、規律追蹤檢查。
結語
中耳積水是兒童常見問題,但透過正確檢查與合適治療,大多數孩子都能恢復正常聽力。
👉 若想了解更多,歡迎參考我們的其他衛教文章,或與合格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