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感冒&異位性皮膚炎

經常感冒

在治療感冒的思路上,西醫的對抗療法基本上是錯誤。如果用藥對抗的是病原(病菌、病毒、原蟲、寄生蟲……)對抗療法是對的。但很遺憾的西醫用西藥治感冒,卻都是在對抗身體的自救機能(例如:打噴嚏、流鼻水、咳嗽、發燒、嘔吐、瀉泄、排汗……),這當然是錯的。

家長經常問林醫師:「發燒到底要不要吃藥?會不會燒壞頭殼?我堅持不吃藥,為何會變成肺炎?」 藥,「吃與不吃間,醫師(病患)千萬難!」 生病與否,是由宿主 (Host) 的抵抗力、病原 (Agent) 的致病力及環境 (Environment) 對誰有利來決定,就是有名的流行病學三角(Epidemiological Triad)。

「淡水魚放入海水,鹹水魚放入淡水」都會死,所以要殺死病原(Agent),不一定非用抗生素不可,改變患者(Host)的內在環境(Environment)就行,中藥治病常常在運用這個原理。 抵抗力的第一道防線是完整的「皮膚、黏膜」,第二道防線是天生的「發炎、發燒……」,第三道防線是後天學習來的「特殊免疫系統」。

「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、咳嗽……」屬於第二道防線的發炎反應,是身體最基本的防衛系統之一。 發燒當然也是防衛系統,經常用來對付「病菌、病毒」的入侵。 如果來犯的敵人(Agent)是肺炎球菌,則運用抗生素可以殺死肺炎球菌,當然吃藥(抗生素)有效。但如果來犯的敵人(Agent)是病毒,抗生素無效,吃也沒用。 所以,發燒要吃的是「(對病菌)有效的抗生素」,而不是「無效的退燒藥」。

發燒本身是不會「燒壞頭殼的」,之所以有人「燒壞頭殼」,是因為「已經燒到極限了,還打不贏」,頭殼才會陣亡。 有些時候,高燒造成身體的不舒服,不妨吃一點退燒藥,算是在「踩剎車」。此時的醫囑應該是「PRN(需要時)」,而不是「BID、TID、QID(一天2次、3次、4次)」。 有些「神醫」開的感冒藥,除了消除症狀藥之外,每包都添加了類固醇。

 

 

 

類固醇會抑制發炎反應,吃了後就「不會打噴嚏、不會流鼻涕、不會咳嗽、……」,第二道防線陣亡,你以為病好了,其實是「整個國防部都癱瘓了」。

 


異位性皮膚炎

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,簡稱AD),又叫過敏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(atopic eczema),常見症狀包含發癢、紅腫,以及皮膚龜裂。發炎區域常有清澈液體流出,液體會隨著發炎時間越久而越濃。

異位性皮膚炎常初發於孩提時期,嚴重程度則隨年紀變化:未滿足歲的孩童身上紅疹常遍布全身;年紀稍大時影響範圍則主要位於膕窩及肘窩處;成人則好發於手腳。抓搔病灶會使症狀惡化,並提升皮膚感染的風險。許多患者常合併有乾草熱及哮喘的症狀。

「異位性皮膚炎、蕁麻疹、過敏皮膚癢」要不要吃「西普利敏」的問題先談。
我的答案是:「要吃(或可吃)!」,但這只是救急,「即使吃了,也不會好。這些疾病要痊癒,需另尋他法。」
生病,可能是外力的攻擊,也可能是老化、壞了。若是受外力攻擊,身體會反抗;是老化、壞了,會自我修復。醫生治病,應該是幫助身體,而不是壓制身體。

青蒿中(西)醫診所關心您

致電諮詢將有專人為您服務